• 5月剪辑103条视频,83个文案。
  • 现在越来越多的视频需要自己去撰写文案了,好文案能决定片子是否会吸引人看进去。
  • 做剪辑,核心其实就是要讲好一个故事,而不是随便乱剪,所以,我认为在剪辑之前,脑海里最好能想到一个好的文案,根据文案来剪辑,最后剪出来的视频要符合整个文案的整体内容,主旨,中心思想,而且剪出来的镜头也应该流畅自然;

  1. 导演思维
    剪辑视频其实就是对素材进行二次创作,所以思想一定要像导演一样,把握好整个视频的逻辑和顺序,在剪片的过程中,还要学会使用镜头的分镜,转场,排列等讲述好整篇故事。
  2. 观众思维
    剪辑的时候也要把自己当成观众,想一想哪些方式能吸引观众,视频怎样剪辑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才能激发起观众的好奇心等。
  3. 镜头感
    其实做视频剪辑,就是需要把一个个镜头片段衔接起来,有时候剪辑出来一个视频,需要用到的素材就有几十个或者上百个,所以,我们要培养一下自己的镜头感,看到当前的画面就要联想到下个画面该如何呈现。
  4. 音乐感
    视频的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背景音乐,音效,配音等,在选择背景音乐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和短视频内容相契合的。

1. 有对象感

文案要有明确的对象感。因为文案是一种沟通形式,核心就是找到对的人、用对的方式说对的话。
要用最简单最易懂最生动的文字去写,因为没人在面对面说话时会说得复杂难懂,冠冕堂皇。
简单来讲,就是让文字拟人,代入视角。
文案的对象感,是给“一个人”
其实这里的“一个人”也不是说就是 “一个”主要是他/她必须具体,就像你写作的时候,就坐在他/她的对面。
你看得到他的样子,知晓他的性格,年龄,爱好等等。
越具体,你就越能知道,写什么,他们才感兴趣,才能引发他们的下一步动作。

2. 形象化类比

利用形象化类比,找准用户熟知事物。
利用对方已有的熟知认知来解释或关联新事物,理解起来会比较容易。
在写文案时,不妨想想自己要描述的东西和用户熟知的东西有哪些相似点,建立关联,绝对好用。
尤其是描述新概念时,因为用户不懂、很空。千万不要高深化,这样只是在满足你自己的内心,根本卖不出去货。而是用通俗的语言和场景,让用户短时间去理解各种未知事物、未知产品、未知概念或者未知功能,并产生具象的画面感。
举个例子:
当时苹果推出ipod的时候,乔布斯在发布会上直接就说:“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
让每一个人利用过去的经验听懂这句文案,且能产生使用的画面感。

3. 多用比喻

多用比喻,让文字更加具象生动。
恐怖小说之王史蒂芬·金就有说过:比喻用到点子上带给我们的喜悦,好比在一群陌生人中遇到一位老朋友一般。将两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有时可以让我们换一种全新的生动眼光来看待寻常旧事。
多用比喻来加强文案的戏剧性,让文字显得更加生动具象有画面感。
举个例子:
印度文案大师Freddy Birdy的长文案:“孤独跟关节炎一样痛”
就这一个比喻,足见功力。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关节炎这种慢性病,不会致死但是会带来长久的折磨,而孤独其实也样。这就是精彩的比喻。

4. 丰富细节

多用细节描述,避免抽象模糊的文字
细节丰富的描述,能帮用户把内容具象化,产生画面感,更容易产生兴趣,被打动被卷入。
在写这样的文案之前,你需要对描述的事物非常了解,需要学会洞察,观察积累生活中的细节。
你说不会洞察?那就去观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记录下每个精彩的瞬间。空想的细节没用,好的细节源自真实,源自对事物足够深入的了解。
举个例子:
关于细节,最经典的文案,莫过于《舌尖上的中国》
在关于美食的描述中,文案没有笼统地好吃,美味。而是把自己当做正在做菜或者品菜的人,把食材和环境调配起来。将五官感受放大,以此调动消费者味蕾。

5. 关联记忆

打造场景化,关联用户过往记忆很重要。
毫无疑问,场景是具象有画面的。
它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内发生的一系列具体鲜活的画面或情绪。
文字调动情绪,能让人进行联想记忆。
举个例子:
“只要步履不停,我们总会遇步履不停女装的经典文案
见”
它就是描述了用户各种现实与理想偏差的场景,都是现在很多人的痛点,历历在目。

6. 参照物

用好参照物,让文案画面历历在目
一个好的参照物,能让用户很快就了解事物、产品核心特点,评估出其价值,这就是参照效应的利用,文案同理。
举个例子:
如何突出充电宝迷你小巧?
最常见的方法肯定是直接列出这个迷你充电宝的尺寸,比如9.2cm长*2.3cm,然后怎么怎么的小,加一堆修饰,对吧?
但如果代入参照物呢?
小如口红/媲美口红的小巧
把充电宝和一个口红进行参照对比,非常直观形象,看的人都知道了这个迷你充电宝好小啊,竟然和口红差不多大小。

7. 动词+名词

多用动词和具体名词,而不是形容词和抽象词。
这个方法毫无疑问是贯穿以上所有的,在文案中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和抽象词。
动词是最容易让用户在脑海里浮现画面的,名词也是,不过要用具体的名词。
但是如果你用太多的形容词,特别是那种笼统的形容词,很难产生具体画面。
技巧让文案增色
但基本核心还是洞察,对策略的创造性表达,拼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