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读书会分享-李雯莹:是什么推动你“积极工作、乐享生活”
话题:是什么推动你“积极工作、乐享生活”
这是一本睡前就可以读完的书,短小精干却十分有力量。
“我知道她是在安慰我,医生的谎言只有医生听得懂。”这是陶勇医生躺在重症监护室时,一位护士姐姐安慰他说“你的伤情是ICU里最轻的了”时,陶勇医生的内心对白。
先简单介绍一下陶勇医生吧,陶勇医生毕业于北大医学部,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年仅36岁就首都医科大学附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在他遭遇暴力伤医事件那双手恢复了15000双眼睛期待的光明,背后连接的是15000个家庭的希望。在2020年那场惨不忍睹的恶意伤医事件过后,他的双手再也无法支持他完成眼科手术这样高精度的工作,在他的事件发生后,甚至有患者家属对他说,“我愿意把我的双手捐给你”他所奋战的眼底疾病和葡萄膜炎的眼科细分领域,全国不过数十位医生专攻此项技领域,因此,这个暴力伤医事件的出现不仅是让一位前途无量的医生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背后是数不清的眼盲家庭希望的破碎,也是眼科医学界的重大损失。
而这本就是他在伤情恢复以后所作,他二十多年的挚友李润为代笔。可能说到这,大家可能会认为,包括我自己一开始也会习惯性这么认为。这本书或许就是陶勇医生借此次受伤事件,讲诉自身经历是如何艰难挺过痛苦的疗伤、复建,又是如何让生活回归正轨,从此换了一条赛道继续在眼科医学界发光发热“风雨后终见彩虹”的励志又狗血俗套的故事。
其实不然。整本书有19篇,但他亲诉伤医事件的经过不过占了20%,大部分章节都是他自己对人生、工作、生活、看待世界的哲思,更多是启迪思维的观点分享,而非苦大情深的博同情的类鸡汤文。
我今天想分享的阅读所得,主要是三个方面。也是陶勇医生认为自己为何会40岁了还被周迅以及粉丝们、家人朋友们称为有“少年气”的三个要素
那就是:保持好奇心、简单的快乐、遵循内心。
保持好奇心
他说。越是博学的人越是虚心,越虚心的人也越容易对未知的东西产生好奇,这就是伊恩·莱斯利所说的“知识缺口”—— 一个人对一项事物越是了解,越容易产生好奇。
比如说,你若是和一个不懂艺术的人聊毕加索、达·芬奇,他会完全没有兴趣,反而与懂的人讨论才会乐此不疲,从而产生强大的愉悦感。也因为如此,大家在讨论会上探讨工作话题时会乐此不疲。凭借这份好奇心,探索视频的跑量问题时也越来越深入,从一开始的外界原因逐渐深入到视频本身的各类细节上。
虽然我一直很摆烂的说,信息流广告就像娃娃机里的娃娃,很多,但难抓,要不停的喂币,不停以量取胜,总会有一个幸运儿被抓起来,跑出来的。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便有运气成分,我们所能做到的人为因素也还有挺多,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都很努力,都在发挥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不停尝试新的方式。我相信这一定会有收获的。
简单的快乐
简单的快乐,这大概是所有成年人都梦想拥有的东西,现实中多是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的人。
在他看来,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这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点是什么,所谓的兴趣也停留在最初级的需求上。
兴趣点和好奇心一样,是可以培养的,它们共同的基础就是知识的累积。互联网时代,好像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按此逻辑,人们应该比之前更快乐,然而恰恰相反,一项研究表明,越是信息发达的地区,患抑郁症的比例越高,这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
人类大脑的基础作用是为生存而思考,当生存问题得以解决,大脑会习惯性偷懒,人们更愿意去关注一些不费脑子的东西,没有通过思考去满足的需求,就很难得到长久的愉悦。
喜欢读书,喜欢探索,喜欢和不同领域的人,包括他提到他他的患者朋友们聊天,都让我们可以不断地满足新产生的知识缺口,从而获得快乐。陶勇医生说,曾经,他的快乐是治愈患者,当一个患者因我而重拾光明,那种快乐非常直接;后来他开始想通过科研去创造一项技术或者药品以造福更多人,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这种快乐将会更加持久。
或许,读到一本有趣的书,听到一句有启发性的话,甚至和一个能有思想碰撞的人聊天,都是非常值得开心的事儿。
简单的快乐源于精神,源于对这个世界更多元的理解。
遵循内心
并不是自私自我、不管不顾做自己,在我看来,更多的是指永葆初心。我们太容易在浮躁的现实生活中迷失,被金钱名利、道义伦理、社会法则所左右。
他在书中强势地问道:你是否能坚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是否能坚持自己的兴趣不受其成败、得失影响?是否能坚持去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善良,是需要坚守的,而读过的万卷书、行过的万里路,正是自己可以坚守善良的基石。
他举例到,他的母亲作为一名家庭妇女,闲暇时间总会看一些军事频道或者相关书籍。这个爱好看起来对她的生活毫无价值,但她非常热衷,无关功利,更无关他人评说,仅仅是满足她自己的内心世界。受到他母亲的影响,他一直觉得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喜好从而获得愉悦,极其可贵。医学对他来说也是如此。
学生时期,他经常在周末的大清早乘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去郊外的屠宰场买猪眼,也时常一个人深夜在试验室就着一盏白炽灯做试验,或躺在床上研究一些别人看起来枯燥无味的学术理论,这些经历的确很孤独,但他却甘之如饴。
人如果能找到一份自己热爱的爱好,并能独自享受,真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幸福。
可能每个人在深夜都或多或少会去思考人生的价值。人生的长度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可是宽度却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想死而无憾,想必是回顾自己的一生,过得足够值得。
**插入分享一个有趣的理论:
关于幸福的两种解读,即“溺水模式”和“春游模式”**
溺水模式,就是认为只有解脱的那一刻才会幸福,在此之前都要忍受痛苦。比如,有些人认为,发财了就幸福了,找到一个爱人就幸福了,创业成功了就幸福了……而在实现此目标前,就是得忍耐痛苦的过程。
春游模式,就是整个环节从过程到结果都是快乐的。就像我们童年听到春游的通知会开心得跳起,会回到家快乐地做准备,然后坐上大巴愉快地和同学们聊天,到了目的地后的每一刻也都十足兴奋,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幸福的感觉。
我们成年后,很难再有这种感觉,慢慢地从春游模式变成了溺水模式,其实就是对于幸福的感知力开始变弱。
有人一生都在寻找安稳,内心却总没有安全感,害怕失业,害怕失恋,害怕落于人后,害怕老无所依,这种对安稳的执念也会导致不幸福。人生怎会安稳,正是因为充满不确定性,人生才显得如此值得期待。
就像骑自行车,不动就会摔倒,在骑行中不断地寻找平衡才能稳定地行进。
人生也是如此,在行进中,太多的不确定性反而会给到不同的选择,在选择中平衡、面对挫折,没有倒地不前,内心有种面对不确定性的自信,才是幸福的最大动力源泉。
回归到最初给大家抛出的话题,是什么推动你积极工作认真生活?
我的答案是保持好奇心 、简单的快乐和遵循内心,这可能只是很笼统的三大类,还要根据咱们生活实际去调整心态和处事标准,生活就像一个聚宝盆,总有一件事能激发你推动你持续前进。
致维科技海南创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