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千《吸金广告》读书笔记
《吸金广告》开篇就归纳了8大生命原力和9种后天习得的人类需求,这个开篇归纳就很好,吸引了接下来的阅读,也能从这个归纳中,明白了广告营销的底层逻辑都是基于这8大生命原力和9种后天习得的人类需求。
书中一共描述了17个消费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我挑选了部分我比较有感悟的。
第一个,利用人的恐惧心理赚钱,算是广告界里非常常用的营销手段了,但是没有阅读此书前对此方法只是有比较模糊的概念,看了作者的描述后才对此方法有了相对清晰的理解,简单一句话归纳:先描述多恐怖,然后再提供解决方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恐惧大众要有一定程度的认可,而不是创造新的恐惧,而是利用已有的恐惧,不过如果我的话可能还会在已有的恐惧上再适当“添油加醋”适当的夸张一点。
第二个,使消费者和产品的形象连接起来,我想到了华为与小米,小米起初利用饥饿营销走红,主打性价比,短短几年就成为了国内一线的手机品牌,但是因为一直推崇性价比的品牌形象,在互联网上竟然被人打上了“屌丝机”的标签,认为购买小米的用户主要是图便宜(虽然明明性价比对大众来说是件好事),小米的整体销量虽然不错,但是后续陆续推出的许多高端机型销量就非常一般,而华为在小米饥饿营销时期,推出旗下品牌荣耀,也一样饥饿营销主打性价比对抗小米,而重点高端机型都是以华为名义推出,华为和荣耀当时的营销路线,广告风格,请的代言人,都不相同,久而久之品牌形象就会有所区分,当有较高消费能力的人需要购买手机,不会像普通人一样一点一点对比手机配置,在乎性价比,此时品牌形象与标签就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此处本想拿奔驰与国内高端新能源品牌对比,不过奔驰本身是个国外的百年汽车品牌,其百年历史就是个非常强大的品牌背书,加上是正统德国品牌,国人购车时多少也有崇洋媚外的一些因素,所以拿奔驰和国内新锐品牌对比仔细想想也不太恰当,但是如小鹏因取名太过于接地气,也是没有塑造好品牌形象的一种原因,如果是十几万的车可能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小鹏主推的车型P7定价24-43万,高端消费者很有可能会对此介怀,如果因为名字少卖十辆八辆车我觉得也是一种损失)
第三个,从众心理,从众心理也是目前非常常见且好用的一种营销手段,并且随着微信朋友圈,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风靡,从众心理的使用成本也比以前成本降低很多。海口有个烤鱼连锁品牌《匠子烤鱼》,每份烤鱼都会插上一个小标签上面一个可爱的卡通形象然后写着“您的烤鱼是匠子的”(匠子谐音“这样子”),当时朋友圈就有好多人吃这个烤鱼就会拍照,也会特意拍这个标签,虽然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去拍然后分享朋友圈,但是当时确实是风靡一时,我相信这个烤鱼如果没插上这个标签,拍照发朋友圈的人可能就没有那么多。还有近期的椰树与瑞幸联名的包装袋,也是非常多的人分享到朋友圈,不过我相信这些营销事件是起因应该也是品牌在背后悄悄推动的。从众心理,最常见的还是明星带货,网红带货,不可否认明星和网红对现在的年轻人确实是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如果我是个服装品牌老板,想推广这个品牌,会先从找明星代言开始,再到网红,让网红在社交平台晒穿着这个品牌的照片,甚至在到找许多的普通人去在社交平台晒这个品牌的衣服,提升曝光量,引起从众心理,吸引别人购买与分享晒穿搭。
以上,除了利用人的恐惧心理,使消费者和产品的形象连接起来,从众心理。像提到的崇洋媚外,饥饿营销,明星效应也是常见的营销手段,每个“点”都是值得深挖细究,去思考的手法。
致维科技海南创意中心